說過小年與過大年臘月二十三過去了。臘月二十三在中國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日子,從這天開始,過年的大幕正式拉開。所以,北方
人稱這天為過小年,南方人則稱在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送灶。在語言方面南方人比北方人保守。在傳統(tǒng)的書籍中,都是稱送灶。然而,過小年這個詞,如今在主流媒體上則占了優(yōu)勢。我不知道“過小年”這個說法,出自何處何地。我猜測是華北地區(qū)(山東或河北一帶)民間先這樣稱呼起來的。如今,各家的灶大都“洋化”了,灶王爺沒有了立足之地,送灶就無從說起了。加上普通話的普及和主流媒體的作用,北方的語言和民俗影響到了全國各地,占據(jù)了統(tǒng)治的地位,于是就只說過小年了。對應于過小年,北方人還說過大年。然而,過大年似乎并不是一天的事情,而是從除夕到元宵這半個多月的整個活動的總稱。
除夕,北方人稱大年三十,在南方的許多地方則稱大年夜。大年夜并不僅僅指大年三十晚上或夜里(即北方人所謂的年午夜),而可以指大年三十這一整天,所以,可以說大年夜早晨、大年夜中午、大年夜夜里。俗語中還有用“日日大年夜”來形容天天過好日子或天天交好運。這樣說,看起來似乎在邏輯上不大通。但是,話又要說回來,如果說大年夜在邏輯上不通,那么除夕同樣在邏輯上不通。它們是類似的。夕就是太陽落了,從黃昏到晚上了??墒?,如今到處在說除夕早晨、除夕中午,全中國還曾經(jīng)到處在唱“除夕夜全山寨
燈火一片”(《智取威虎山》唱詞)。這是因為,起初除夕和大年夜是指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和夜里,后來就引申到指一年的最后一天了。
其實,北方人稱除夕為大年三十也并非都合乎邏輯,因為大概有一半的年份臘月就沒有三十,除夕為臘月二十九,人們并不說大年二十九,仍然說大年三十。語言就是這樣約定俗成的,不能夠死摳字眼。過年就要吃年夜飯。過去,吃年夜飯是很隆重的事情,還有祭祖這一類很嚴肅的過程。如今一切都淡化了。前些年南方的城里人,時興到飯店吃年夜飯,此風也傳到了北方。不過,我看這畢竟是少數(shù)人的事情,將來這樣做的人也不可能多的。年夜飯只會越來越淡化。
過去,北方人講究吃“年午夜餃子”,好像不吃年午夜餃子就很可憐似的(過去他們中不少人就是這樣看我的),如今也開始淡化了。南方人稱呼除夕為大年夜,大年夜的前一天則稱為小年夜。北方人對這一天似乎沒有特殊的稱呼。過去,南方人吃年夜飯也可以放在小年夜或更早一些吃,而且請左右鄰居家的什么人一起來吃。這樣,在年前就開始在鄰居間相互吃開了。這種情形在北方似乎沒有見到過。如今,網(wǎng)上有些人搞不清楚,把北方人的二十三過小年,與南方人的小年夜,混到一起說,這是不大懂得傳統(tǒng)文化和風俗的亂說。小時候大人們常常對我們說,吃了年夜飯就大一歲了。睡了一覺,
早晨起來年齡就長了一歲,這是中國人的傳統(tǒng)。中國人的歲數(shù),用現(xiàn)在的話說,講的是虛歲。生下來那年就是一歲,第二年就是兩歲。哪怕是除夕生的,到年初一也是兩歲了。除夕這一夜,全國人民都長了一歲。我們看古書上所說古人的歲數(shù),都要這樣去理解。西方人用的是周歲,每個人有自己的坐標原點,就是他的生日。過了生日,才長一歲。所以西方人對自己的生日特別注重,這日子是馬虎不得的。中國人慶祝生日,即所謂“做生日”,是為了祝壽祈福。其祝詞對老人是“福如東海、壽比南山”,對小孩則是“長命百歲、長命富貴”之類的(如今有人對老人說“長命百歲”,這在過去是很可笑的,甚至很忌諱這樣說)。說“祝你生日快樂”是學了外國人的樣子才有的事情。正因為如此,過去對“做生日”的具體日期不像西方人那樣認真,丁是丁卯是卯。往往在生日前的一些日,找一個好日子(或者大家方便,或者在黃歷上的吉日等等),就可以慶賀一番了。如今西風東漸,加上從50年代開始的從俄羅斯傳過來的行政化,很多人已經(jīng)不知道中國傳統(tǒng)的計算年歲的方法了。正因為用虛歲,大家都用同一個坐標來計算年齡,即上面所說的從大年初一開始大家都長一歲。所以,中國人講究用生肖來表征年齡。這對于記憶年齡是一個很好的辦法。年齡是一年一變的,有時候真的會一下子想不起來他人甚至自己的年齡,但是生肖是不變的。兩個年齡相仿的人,只需要一說生肖,就能夠比較出年齡的大小。有的老人,能夠記得家族里和街坊鄰居幾十個人的年齡,靠的就是記住他們的生肖。
除夕之夜是年的分割點,過了這個點,原來的“明年”就變成了“今年”,當值的生肖也變化了。今天,當值的還是豬,過幾天,就要變成鼠了。
昆山清陽凈化系統(tǒng)工程有限公司祝您小年安康!
下一篇: 熱烈祝賀公司喬遷新址~
上一篇: 眾志成城,武漢加油!,中國加油